与余泽民相遇,与拉斯洛结缘

2025年6月14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渔人堡,中匈艺术家在城市快闪音乐活动上表演 新华社发(弗尔季 ·奥蒂洛摄)
文/《环球》杂志记者 王其冰 陈浩(发自布达佩斯) 编辑/胡艳芬
余泽民是匈牙利文学界的知名翻译家和作家,也是匈牙利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文版的重要译者,进入本世纪以来,他陆续将20多部匈牙利文学名著翻译出版到中国。也正是在这期间,余泽民与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结缘,也成为这位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中文译者。
在同余泽民畅谈中匈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畅想,拉斯洛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没想到的是,幸福来得如此之快。
第一次和余泽民见面是在2025年1月,当时约定采访主题是海外华人如何过春节。我们与余泽民及他的汉学家太太埃丽卡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他的春节故事正是从拉斯洛开始。
我们从春节谈起,谈离根多年的经历以及与母体文化的关系。余泽民说,恰是这种距离,使他开始真正思考和认识自己所属的文化。1999年的春节,也是他到匈牙利的第六个年头,他参加了一个专为庆祝中国春节举办的派对。派对的主人就是拉斯洛,那一天恰好是作家的45岁生日。20多位匈牙利文化名流聚在拉斯洛家的客厅里,听他对照着一本书讲解中国春节习俗,还在唱机上播放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宇宙锋》唱段——这盒磁带是拉斯洛专门托余泽民从中国带到匈牙利的。
余泽民是当时在场的唯一一个中国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中国人独自围观一群外国人颇具仪式性地庆祝中国春节。
年初的对话仍记忆犹新,谁也没想到很快又能见面畅谈。9月初布达佩斯采访工作繁重,忙里偷闲与余泽民一家人相约晚间餐叙,地点选在了黄昏后的布达山。
话题很快集中到拉斯洛身上。余泽民再次讲起他为拉斯洛购买的磁带《宇宙锋》。这不免让我们心中疑惑:拉斯洛为什么喜欢这出京剧,他能听出什么,又想听出什么呢?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通过一盒磁带,无法欣赏“做”和“打”,少了视觉的享受和理解。就算是中国人,没有字幕都未必听得懂念白和唱词,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
余泽民讲述那场派对,总会提到拉斯洛从客厅书架上抽出那本匈牙利汉学家的著作《中国传统节日》。某种意义上,拉斯洛这个抽出书本的动作,已成为一场持续30年的跨国文学翻译活动的起点。因为这样一个匈牙利人如此痴迷中国文化让余泽民迷惑,他想通过读懂拉斯洛的书,进而了解这个人。最终,余泽民从一个完全不懂匈牙利语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有些名气的文学翻译家。而拉斯洛也通过余泽民,更深知一个深植中国文化基因的人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文化,怎样理解不同的文化,以及怎样与迥异的世界真诚相处。
余泽民与拉斯洛更被津津乐道的故事,是1998年他们一起重走了李白的诗路。如今回想起来,李白的《将进酒》和《梦游天姆吟留别》那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倒是和拉斯洛“一镜到底”的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学翻译中,作者与译者可以毫无障碍地直接沟通和碰撞,这种情况在文学翻译界并不多见,但余泽民与拉斯洛的关系除外。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余泽民可以直接向拉斯洛发问。
余泽民讲起,拉斯洛的句子时常找不到主语和所有格。比如他在翻译一个表达爱情的场景时,分不清作者想要描述的一些动作究竟属于谁,他于是直接问拉斯洛为什么不用主语区分、不加冠词或所有格呢?作家反问道,在热烈的爱情中,你能分清彼此吗?余泽民这段讲述引人感叹,是啊,中国元代也有一位女子写过“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句子。
也是在9月的这次餐叙,我们预测拉斯洛此生肯定会得诺奖,因为他年少成名,1985年他仅31岁时就已完成惊世之作《撒旦探戈》,20年后凭此著获得了布克奖。
没想到1个月后,拉斯洛获奖的消息就传来了。消息公布当天,余泽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道:“我觉得文学翻译的意义再次被验证,兴奋得甚至有了自己获奖的错觉。”
余泽民曾说,有时候翻译是很磨人的工作,他也想抽出时间来写自己的作品,只是对于翻译匈牙利文学,他有一种……,我们看到似乎有个词在他嘴边打转但就是没有吐出来。于是我们替他说出:“使命感”。也许他担心听者认为他“矫情”,但听我们说出来,他又显得如释重负,说想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作家的代表作翻译完后,再集中精力创作自己的作品。“中国写小说的人那么多,少我一本也没有太大影响。但我要是少翻译两本好书,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损失。”
那天离开餐厅时仍感谈话意犹未尽,余泽民于是又陪我们一起从布达山漫步到多瑙河桥上。走在通向渔人堡的路上,余泽民示意我们看那根中世纪的瘟疫纪念柱,说他受这处遗迹启发,写了一篇小说纪念“那么特殊而浩大的几年”。
余泽民对生死有一种作家与医生角色合一的关切。他年轻时曾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6年医学,然后在研究生阶段转学艺术。但在他出国漂泊时,又觉得这两样都不算技能,于是又拜在了厨师门下,也因此与拉斯洛结缘半生。
走着走着,月亮已升至半空,渐向中穹,山下泛着灯光的多瑙河与布达山遥相辉映。余泽民感叹眼下难得的“浪漫时光”。我们请旁边一位高个子匈牙利人为我们在月下用手机拍摄了一张合影,背后是匈牙利民族起点的马加什教堂建筑,月光之下,一片金色。


手机版